在阅读中成长——王苏辛老师做客新世纪讲坛

发布者:刘玉宁发布时间:2019-12-15动态浏览次数:11

20191214日晚上七点,王苏辛老师阅读分享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报告厅准时召开,将近二百名观众慕名来到现场参加了本场讲座。

首先,主持人简单介绍了一下主讲人王苏辛老师。随后王苏辛老师对今天到场的观众之多感到诧异,并通过玩笑活跃了现场气氛。接着她解释到,自身毕业于工科学校的她了解大多数工科学校的学习氛围,周围人大多数对写作不感兴趣,很少有人会看书,而当时看书的她甚至被称作是异类,因此对于本次在工科院校开办的文学阅读主题讲座到场人数之多令她十分惊讶并感动。

接下来王苏辛老师简单介绍了她成长过程中与阅读的羁绊,起初就读于绘画专业的她,最终却没有从事这个行业,而是在上学时期兴趣就转移到了写作上,但是老师称她的所有成长经历都是可以用于日后写作的素材。王苏辛老师还对于自己的现状进行了简单补充,现如今从事图书编辑工作的她也发现了相对年轻的作者大多都是从小开始进行写作创作,而在他们正式开始创作前,更多的是作为一个阅读者的身份进行自身的文化积淀过程。除此之外,老师从她的童年开始讲述了她与阅读的不解之缘,儿时的她比较孤独,喜欢一个人独处房间里看书,正是从那时候她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并从此对写作充满兴趣,老师称她最早读的一本书是鲁迅的《狂人日记》,老师说尽管她自己真正理解这本书的深刻含义是在很多年以后,但那并不妨碍她对于这本书的最初的直观感受,就是恐怖。通过自身经历王苏辛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她对于儿时阅读的独到见解,那就是很多时候人们对外界的感觉是先产生的,但对其产生原因理解是滞后的,大多数年轻人接受的教导太单一,社会总倡导人们在什么年纪就做什么事情,她指出这种偏见是不对的。

除此以外,老师建议当同学们真正选择一本书,并决定去阅读的时候,要先选择相信作者,足够相信才能发现书中的好处,才能从中获得启发。王苏辛老师也承认由于一些错误的阅读取向,在她广泛阅读了大量20世纪西方小说以后,对天才产生了一种误解,可是当她阅览大量东方文化历史后,就对工作与兴趣的关系有了更透彻的感悟,她认为,工作以后对世界的把握更成熟,对人物的把握更深刻,然后才能真正理解理想和现实其实并没有偏差。接下来王苏辛老师分享了她的第三个观点:足够优秀的人非常容易看到别人好的地方,只有不够优秀的人才会经常看到别人的缺陷。优秀的人往往会比别人多想一份,最后也就会不可避免地要去承担那份责任。

在提问环节,现场气氛十分活跃,老师详细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相应地做出扩展延伸,在老师具体生动的例子中同学们感受到了阅读在个人的成长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至此,“在阅读中成长”——王苏辛老师阅读分享会在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图/马子栋   /李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