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7厘米到27千米 ——任延宇教授做客新世纪讲坛

发布者:仲惟嘉发布时间:2022-05-23动态浏览次数:10

5月22日上午10点,新世纪讲坛邀请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本部的任延宇教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发人深思的线上讲座——从27厘米到27千米。任延宇教授的这场讲座主要是关于核物理的发展历程的,而27厘米和27千米是指发展核物理过程中有关键意义的仪器的大小。于是讲座在任教授的一句“核物理看似遥远实际就在我们身边”后正式开始。

任延宇教授首先展示出一张图片,上面有着从已知最小的粒子夸克到最大的整体星系团,“这就是百年来人类对物质认知的发展。”随后任教授向我们介绍了1871年门捷列夫所制作的第一张化学表,“作为第一张化学表,它有重要价值,但同时也有着自己的缺陷。”比如:认为元素不会变化、按照原子量排序、只写到了铀元素等,任教授继续介绍了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了铀盐的放射性,1897年,汤姆逊发现了电子,而发现电子的阴极管的大小为27厘米。在这一系列的发现下,元素周期表开始逐渐完善,任教授说到:“卢瑟福的核式模型打破了化学界元素不可变的传统理论,因此他还获得了19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随后在化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下,元素周期表开始逐步完善,同时任教授还向我们介绍了更加全面的核素图。PPT一转,任教授接着说到“人们一直在试图寻找第93号元素,最后美国的费米小组想了一个绝妙的方法,他们用中子去轰击了铀元素。”当时所有人都认为他们得到了93号元素,但是实际上当时发生的是核裂变反应,他们并没有得到第93号元素,同时任教授还强调裂变释放的是电磁能,聚变才会释放核能。

在讲座的后半部分,任延宇教授介绍了三位伟大的中国科学家:程开甲,彭桓武,王承书。三位都是海归科学家,并且在国外都有所成就,但他们都心系祖国,以报效祖国为己任,放弃国外的优渥条件,毅然决定回国,为我国核武器的开发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之后,教授将欧洲核子中心类比为万维网,指出要汇聚全世界科学家的力量才能解决目前最迫切的难题。如今的互联网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网络的发展离不开基础科学,我们要重视基础科学。基础科学的效益是无法估量的,这种效益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展现出来。

本次讲座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同学们受益匪浅,感受到了基础物理的博大精深。最后主持人主持签到,讲座圆满结束。


                  (图/胡雨曦、贾晨宇 文/胡雨曦、贾晨宇)